金融海嘯席捲全球,造成各產業在結構上劇烈的變動,產業鏈生態及廠商競合關係亦重新洗牌,所有公司皆在極度不穩定的景氣中,積極尋求安然度過此波危機的方法與策略,然而,醫療照護產業將可能是此波金融海嘯下,唯一不受到如此劇烈影響的產業,更非常可能在此次危機裡,持續保持正成長,進而創造更高的市場產值。

一、醫療照護在歷次金融危機的表現中,是唯一展現高度抗跌的產業
根據麥肯錫公司在近四次金融危機中,對美國產業的衰退與復甦表現所做的分析,可發現醫療照護產業在1973-1975年的經濟危機中,其衰退情形落後於其他產業,且復甦狀況又優於其他產業,在1980-1982第二次經濟危機中,醫療照護健產業在衰退及復甦情形都快於其他產業,而在最近兩次包括1990、2001年的經濟危機中,醫療保健產業則展現高度抗跌,未受到重大衝擊(如圖一所示)。麥肯錫公司的報告是以EBITA(Earnings Before Interest, Taxes, and Amortization,稅息及攤銷前利潤,簡稱EBITA)做為分析指標,EBITA移除利息、稅款、攤銷費用,主要被私人資本公司用來計算公司的經營業績。 圖一的”復甦”定義為EBITA觸底當季之後,出現EBITA連續正值的之產季;”同步”的定義為衰退開始之前或結束之後的一個產季內發生衰退或復甦;”無影響”定義為EBITA下降小於10%。醫療照護產業在近幾次經濟危機的表現皆優越於整體經濟狀況,這是由於消費者對於醫療需求並不會隨著經濟衰退而有所影響,且隨著目前最有錢的嬰兒潮世代正逐漸衰老,跟隨而來的醫療照護需求提高,所以無論經濟環境發生任何變動,健康支出絕對是嬰兒潮世代最優先考量的消費項目。

圖一 美國產業於近四次經濟衰退的產業衰退與復甦狀況

二、提昇人民醫療照護品質為軟性公共建設,是各國擴大政府支出,刺激經濟成長的重要工具
從歷次經濟危機的經驗來看,各國擴大政府支出是刺激經濟活絡的手段之一,再由現今的環境分析,先進國家的硬體建設及工業化程度皆非常成熟,由硬體建設擴大政府支出的標的選項跟以往的環境並不一樣,然而,建構優質醫療系統、提昇人民醫療照護品質則相對成為一種軟性公共建設,且先進國家如歐洲、日本的老年化人口攀升、美國的慢性病(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臟病)患者也與日遽增,此一時間點進行醫療建設投資,在短期能成為擴大政府支出、創造就業機會、刺激經濟活絡的手段,長期面亦能控管國民健康,減少醫療浪費。由目前最大的醫療消費市場-美國,及未來最大潛力市場-中國,最近的相關醫療政策,可發現擴大醫療照護已是中美政府的重要方向,也將會連帶創造新一波醫療照護市場的商機。
1、美國將推動健康照護政策改革,歐巴馬預計在未來 10年投入6340億美金預算:
美國2008年在醫療照護總支出達 2.3 兆美元,佔 GDP的 16.1%,平均每人7560美元,但仍有 4,600萬人並沒有醫療保險,無法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。歐巴馬在未來10年的預算中,提出6,340億美元儲備金的計畫,作為今後10年改革醫療健保制度的頭款,目標是讓全民支付得起健保,並著重預防醫學,提高醫療質量。美國的健康照護保障制度主要以民營健康保險市場為主,並且透過雇主為員工納保為獲得健康保險之主要管道。美國健保費用在過去8年間已成長1倍,成長速度是過去8年來薪資成長率的3.7倍;有限的保險給付及節節升高的醫療費用,造成家庭在醫療方面更大的經濟壓力,超過4,600萬美國人民(約占總人口16%)無法獲得健康保險,歐巴馬的健康照護改革目的在於提供所有人民可負的健康照護服務,透過提升健保之納保率、小型企業健康稅減免額、建構公共健康照護計畫、健保之保費支出免稅等手段進行。值得注意的是,歐巴馬政策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醫療照護的基本平等權,並注重預防醫學,並鼓勵自國外進口較便宜的學名藥、信賴度高但較為低價的醫療器材,用來填補新興需求,此點將是台灣出口相關產品的機會。
2、中國提出新醫改方案,溫家寶預計在未來3年投入8,500億人民幣:
中國在今年3月提出中國政府歷年來投資最大的醫療改革方案,目的要讓中國人民享有平等醫療服務。新醫改方案從2009年到2011年預計投入共8,500億元人民幣,政策要點包括: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、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、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、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、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,目的在於提供人民完善的醫療資源與就醫保障,縮短城鄉醫護差距,並建立重大疾病的預防及早期治療機制,其中,估計將有700億會流向基層醫院,建立社區型、鄉村型醫護相關平台。
3、台灣啟動「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」,預計募集600億台幣生技創投基金:
行政院在3月正式啟動生技起飛鑽石方案,內容包括成立生技創投基金(Mega Fund)、成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,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(TFDA)等。在生技創投基金方面,將由國發基金投資40%,民間投資60%,第一階段要募集75-100億元,預計總共募集600億的大型生技創投基金,初步將以具全球市場潛力的醫療器材作為首要投資標的。在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方面,則將提供生技製藥、醫材產業發展階段所需的資金、法務、智慧財產權、技術及營運等各類協助,並搭配竹北生醫園區、國家生技發展園區,帶動周邊產業發展。此方案目標在協助生技產業突破困境,希望讓產業能在4年內產值倍增,升級成為兆元產業。

三、中國、台灣醫療器材出口值逆勢上揚,未來成長動能值得期待
比較中國與台灣醫療器材在2008/09-2008/12的醫療器材出口表現(如圖二、圖三),可發現在整體出口表現不佳的大環境之下,醫療器材的出口仍保持穩定,甚至締造比去年同期更高的成長。金融海嘯在2008年第4季已明顯影響全球經濟,尤其以製造、出口為主的中國與台灣,可明顯感受到此波景氣下滑的衝擊,圖二所呈現的是中國出口總額與醫材產品出口額成長比較,中國在2008/10-2008/11一個月之間的出口值,與去年同期比較已下滑21.3%,並呈現衰退現象,然而醫療器材雖然成長率下滑,但仍維持正成長,在同年12月更逆勢創造出較去年同期上升11.7%的成長,此時的整體出口卻仍呈現衰退的負成長狀況。同時分析台灣的出口狀況,圖三所呈現的是台灣出口總額與醫材產品出口額成長比較,在2008/11的整體出口狀況,較去年同期已衰退至-22.3%,然而醫療器材的出口卻逆勢上升至13.3%的成長,2008/12的整體出口狀況則已呈現-40.5%的高度衰退現象,然而醫療器材僅較去年呈現-2.1%的負成長,相對抗跌彈性高。
四、金融海嘯下的市場機會-醫療照護產業即將湧現巨大商機
分析歷次全球經濟危機的歷史面、中美醫療政策改革及海關資料,這些過去的軌跡與目前出現的徵兆,提供許多醫療照護產業接下來的發展方向與許多可能性,並點亮了金融海嘯下的市場機會,可期待的產業商機即將湧現。

圖二 中國出口總額與醫材產品出口額成長比較

圖三 台灣出口總額與醫材產品出口額成長比較


來源: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ight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