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綠建築呢?簡單的說,綠建築係指在建築生命週期(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、施工、使用、管理、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)中,消耗最少地球資源,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之建築物,也就是環保的建築工程。

     綠建築的意義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共存,根據行政院頒布的「綠建築推動方案」,其中建築部分訂定環境評估七大指標系統:「綠化」、「基地保水」、「水資源」、「日常節能」、「二氧化碳減量」、「汙水垃圾改善」。建築物需經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指定的機構,至少審核通過其中「日常節能」、「水資源」兩項指標,才可取得候選綠建築標章。

 

    一間設計不良的建築,不但會讓你住得不健康,浪費能源,造成環境的負荷,長期下來更會瘦了你的荷包。在台灣,建築物消耗的能源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高達29%,建築產業消耗全世界最高密度的水泥量,排放最多的營建廢棄物,但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的偏低,再利用率更是亟待改善,看來台灣的建築物離綠建築的標準還有很大一段的距離。

 

 

 

    今天因為朋友的介紹,有機會和台灣綠建築的權威評審鄭定乾先生一起共進午餐,已年屆耳順之年的他,身上沒有任何大師的架子,輕輕鬆鬆地和我談起天來,讓年齡和他足足差了兩倍的我,實在是受寵若驚。定乾老師(目前任教於兩間大專院校)對於綠建築的推廣可以說是不遺餘力,但是他語中帶著惋惜的說:「台灣民眾對於綠建築的接受度仍然是太低了,還有很大的再教育空間。」他喝了口日本手造的玄米茶,潤了潤喉嚨後繼續說,「綠建築如果規劃的好,花費的經費只會比傳統的建築高出一、兩成,但是若以居住二十年的時限來看,省下來的電費及燃料費是很可觀的,往往都超過了當初的一、兩成價差」

 

 

 

     鄭老師還大方地與我分享了他更高的夢想,「我一直認為綠建築只是一個評鑑指標,而不是最終的夢想。我認為生態建築才是更具永續價值的建築概念。」「什麼是生態建築呢?」我忍不住接著問了下去,他笑了笑,眼中含著微光,彷彿已經看見了那個夢想,他說「生態建築就是儘可能利用建築物當地的環境特色與相關自然因子,比方說陽光、空氣、水流、溫泉,將這些與建築結合,降低各種有害於人類身心的任何環境因素作用,讓它符合人類居住。同時,儘可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因子循環,確保當地生態體系能健全地運作。」「這樣……」他停頓了一下,好像要下一個學術性的結論一樣,「我們才能無愧於天地,樂活其中啊!」


    「你想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嗎?」他給了我一個孩子才有的慧黠眼神,「當然想。」我心裡這樣說著,但是我沒有給他答案,我也回給他一個微笑。然後就像所有的禪宗公案一樣,在窗外的流水聲中,在竹林的午後微風裡,答案已經不言自明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ight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